
正月初九,村里中年人青年人都不约而同的来到村口的场子院里,这里正准备装走社火,小时候的我也加入的队伍里。 走社火就是人们穿着古装戏,装扮成古戏中的人物,步行到村里的每家每户,或着在村口走一圈,图的个是全村人的平安,六畜兴旺,家和万事兴。 我因脸圆,长的英俊,化脸的人往往把我化妆成旦角,装成穆桂英等,佩长刀,穿上战袍,走起来英姿飒爽。从早上天一亮开始化妆,等一出戏化妆完哔,己是中时分。顾不上吃饭,就出场院,出发前先到场里饶场几圈,再到山神庙、祖师殿走一圈,完了挨家挨户地转起来。走在路上前面的人敲着锣鼓,走在路上打的锣鼓曲调不一样。进每户人家,进院要放炮,在院子里走一圈,看院子中间桌子上放的东西少,引路的确定转几圈,如果主家放的东西丰盛,就会多转几圈,放的东西少,转一圈便走人,引路的还会把放在院子中间桌子上的礼物清扫一空。 这样东家进,西家出,挨家挨户转下来,已是人困马乏。走完全村,还要卸装。卸装是一件挺麻烦的事。先一件一件脱衣服,完了再用黄纸、麻纸,粘上清油把脸上的油彩擦干净,再用香皂水洗净脸。卸完装,就等分胜利的果实。收来的烟酒糖,好的话还给一两包烟,拿回家送给大人,大人还夸一番孩子的能干。村里走社火一般是正月初九装一次,正月十五装一次。完了二月二还要送社火,即参加社火的人,都要穿上戏装,来到渭水河畔,烧香磕头,祭祀河神,这样才算一年的社火走完了。 农村走社火一般是为了新年有个好收成,再就是活跃一下乡村文化生活。我也因自己有份走社火的经历而高兴,也成城里经常炫耀一番。心里也希望父老乡亲早日奔小康,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,创造文明和谐社会。唱戏--渭水河春节纪事散文之十一 13、一颗红心,两行对联,喜庆佳日来身边。双方父母,一对新人,今日对面庆永远。一句知心,两句温暖,往日情义心缠绵。一阵鞭炮,一阵喜乐,督促新人花轿前。一场欢声,一场笑语,洞房二人乐无边。 往往赞叹旁人有本领,品行好的人。普遍来说自小就遭到了较为杰出的培养,有较高的思维涵养,学问也对立广博。这种人总觉得本人常识不及,有很多货色须要向书籍,向他人,向社会进修。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,往往把旁人的便宜夸大,看到的是旁人的功效,常常用本人的缺点与旁人的优点比拟。 可你,一定可以记得它的样子,记住它隐藏在人海中,不起眼却忽而看到时的惊喜。 又见老屋有一支有关老屋的歌,在心里打了很久、很久的漩涡,一直没有唱出来。今年春节,我终于在侄儿的陪同下回了一趟老屋。天!这是那栋我熟悉的亲切的热闹的、生我长我、陪伴了我十八年的老屋么?怎么这般的低矮?我童年、少年眼中那高大、气派的大斗门哪里去了?那142020-12【原创】 
